《娄底财税金融》2014年第19期
来源: 发布时间: 2014年12月25日 字体:【】【】【

内部资料,注意保存

 

 

 

 


2014年第19

(总第176期)

 

365bet网上平台         20141225

 

关于娄底经济与国税收入发展关系的

 

一、十年来娄底经济与国税收入的发展关系

1、娄底经济稳健增长是引领国税收入增长的发动机

娄底经济总量与国税收入总量比翼增长。十年来,娄底经济迅猛发展,GDP2004年的267.83 亿元增长至2013年的1118.17 亿元,增长了4.17倍,年均增长15.35%。娄底经济总量增长是国税收入持续增长的母体,娄底国税共组织各项税收收入299.65亿元(剔除车购税,下同),收入规模从2004年的15.77亿元增长至2013年的41.11亿元,十五期间突破了20亿元大关,十一五期间突破了30亿元大关,十二五期间突破了40亿元大关,增长了2.61倍,年均增长速度10.06%,经历了一个由小到大、由弱到强的发展历程,具体见下图。

经济增速平稳,国税增速振荡。十年来,娄底国税收入和GDP的增速对比情况见下图。

十年来,娄底GDP增幅曲线相对平稳,增速最高的2004年(26.82 %)比增速最低的2009年(7.86%)相差18.96个百分点。国税收入增速有8个年份大于零,最高的年份为2004年,达75.99%,得益于国家十五规划基础建设的大投入,娄底的能源原材料基地作用得到了充分发展,当年全省排名居首;2005年和2012年增速为当年全省第二。国税收入增速最高的2004年比增速最低的2009年相差94.62个百分点,国税增速振荡幅度远远大于GDP幅度。

2009年,受亚洲经济金融风暴影响,娄底GDP为近十年增速最低,仅为7.86%,是唯一的个位数增速年份,国税收入也因此增长停滞,不仅如此,国家实行结构性减税政策,增值税抵扣范围扩大到固定资产,全市共因此增加抵扣增值税约15亿元,如涟钢2009年仅实现国税收入1.17亿元,同比减少8.27亿元,降幅高达706.83%。因此,2009年国税收入负增长18.63%,全省排名居末。2013年,国税收入受娄底经济增速放缓、201242.09亿元的高基数、5亿元的非即期收入三大因素影响,出现了少幅负增长2.33%,属于振荡调整。

宏观税负高于全省平均水平,企业经营状况和征管效率较优。为使数据对比的客观性、可比性更强,在分析宏观税负和税收弹性时,剔除了卷烟生产环节的增值税、消费税、所得税,具体情况如下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近十年来娄底的宏观税负一直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既表明娄底的征管效率优于全省平均水平,又说明娄底企业的税收负担高于全省平均水平。最高时期为2005年,宏观税负率为7.06%,远高于全省平均水平3.95%,高出比例近八成。近五年,两者的宏观税负水平有大体接近的趋势,尤其是2009年娄底宏观税负下降至4.77%,下降了1.55个百分点。娄底及周边湘潭、衡阳、益阳、怀化、永州、邵阳七个市地理位置接近,在经济、国税发展中有许多共性,以2013年数据为例,在七个市中,娄底的GDP总量为1118亿元,仅略高于怀化市,排名第六,GDP增幅为10.6%,排名第二;娄底国税收入总额41.11亿元,排名第三,国税宏观税负率为3.68%,排名第一。

税收弹性系数高低不定,娄底国税发展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不匹配。经济学界一般认为,中国经济处于快速发展期,税收弹性系数在1.0-2.0之间是合理范围。娄底与全省的国税弹性系数见下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近十年,湖南国税的税收弹性系数基本属于合理范围。娄底国税的税收弹性系数波动大,主要受娄底经济发展水平、国家税收政策调控、非即期收入等因素影响,最高为2004年的2.83,最低为2009年的 -2.37,说明娄底国税的实际发展速度与经济发展速度不很匹配,任何人为对国税收入进行提速踩刹都是违背经济发展规律的。

2GDP结构是国税收入结构的风向标

在税制和征管效率一定的情况下,GDP结构是影响税收收入的重要因素,娄底近十年三大产业的GDP结构平均比为16.3250.8832.80,实现的国税收入平均比为074.7825.22,只占一半比例的第二产业GDP贡献了近四分之三的国税收入。具体情况见下表(单位%)。

   项目

年度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GDP比重

国税比重

GDP比重

国税比重

GDP比重

国税比重

2004

20.1

0

43.7

78.24

36.1

21.76

2005

16.6

0

47.4

83.64

36

16.36

2006

15.3

0

49.3

84.23

35.4

15.77

2007

17.1

0

49.2

82.56

33.7

17.44

2008

18.5

0

50

80.93

31.5

19.07

2009

16.2

0

50.8

69.01

33

30.98

2010

14.7

0

53.8

66.93

31.5

33.07

2011

15.6

0

55

70.09

29.4

29.91

2012

14.6

0

55.4

70.21

30

29.79

2013

14.5

0

54.1

61.98

31.4

38.02

平均数

16.32

0

50.87

74.78

32.80

25.22

从上表可以看出,娄底的第一产业的GDP比重呈逐步下降之势,受国家免税政策的优惠,国税实现的收入一直可以忽略不计。娄底第二产业的GDP比重呈现稳步上升态势,十年平均占为50.87%,高于全省平均水平(43.68%7.19个百分点,实现的国税收入占比为74.78%。娄底第三产业的GDP比重逐步上升,上升幅度高于第二产业,十年平均占为32.80%,但低于全省平均水平(40.83%8.03个百分点,实现的国税收入占25.22%

2013年,受国家政策调控影响,娄底第二产业GDP占比高达54.1%,比2012年只下降了1.3个百分点,而国税贡献比例仅为61.98%,比2012年大幅下降了8.23个百分点;第三产业GDP占比为31.4%,比2012年只增加了1.4个百分点,而国税贡献比例为38.02%,比2012年大幅增加了8.23个百分点。说明第三产业的税收贡献率远远高于第二产业的税收贡献率。

3、成功的项目引进是国税收入的新血液

十年来,娄底市委、市政府科学决策,招商引资一批富有势力和潜力的企业,壮大了国税税源,尤其是骨干企业(指年度缴纳国税在千万以上)税收贡献作用显著。2010年为华菱涟钢薄板深加工项目、中兴液压技改项目、红太阳新材生产线、中源新材产业园建设等4个项目,共实现国税收入1.75亿元;2011年为中兴液压技改项目、红太阳新材生产线、中源新材产业园建设、闪星锑业回收利用工程4个项目,共实现国税收入3.44亿元;2012年中兴液压技改项目、红太阳新材生产线、中源新材产业园建设、闪星锑业新产品研发、湖南海螺水泥第二条生产线建设、三泰新材深加工材料建设6个项目,共实现国税收入5.53亿元;2013年有中兴液压扩建(二期)、华菱涟源高炉烧结技术改造、双峰海螺水泥废渣综合利用、三泰新材技改建设、红太阳新材产业化、湖南海螺水泥第二条生产线建设、中源新材料产业园(二期)建设7个项目,共实现国税收入6.24亿元。

比如,利用资源优势,成功引进海螺水泥,采用新型干法水泥工艺技术改进了双峰水泥二厂和新化雪峰水泥,既促进了建材产业的转型升级又大幅增加了县域国税收入,具体情况如下表(单位:万元、%)。

   内容

年度

双峰海螺水泥

湖南海螺水泥(新化)

入库税额

双峰国税总量

比重

入库税额

新化国税总量

比重

2004

0

8217

0.00

0

11878

0.00

2005

1046

9537

10.97

0

14373

0.00

2006

3121

11619

26.86

151

16303

0.93

2007

4424

14955

29.58

366

19251

1.90

2008

5374

17067

31.49

801

22917

3.49

2009

5592

18298

30.56

1862

26004

7.16

2010

6635

22450

29.55

2071

30415

6.81

2011

8002

25806

31.01

5715

38485

14.85

2012

8422

30232

27.86

6840

43344

15.78

2013

7694

30613

25.13

5174

37670

13.74

双峰海螺水泥现有生产规模为年产熟料360万吨、水泥500万吨,发电量1.4亿度,国税收入从2005年的1046万元增长至2013年的7694万元,年均增长24.82%,是双峰国税收入同期平均增速的1.79倍,占双峰国税收入的最高比例达31.49%。湖南海螺水泥(新化)年产熟料180万吨、水泥240万吨,年发电量0.69亿度,国税收入从2006年的151万元增长至2013年的5174万元,年均增长55.55%,是新化国税收入同期平均增速的5.03倍,占新化国税收入的最高比例达15.78%。由此可见,成功的项目建设是地方经济发展的有力支撑,是国税收入的生力军

二、娄底税源发展当前遇到的瓶颈

1、经济总量不大,三大支柱税源行业急剧萎缩

娄底位居湖南腹地,面积为全省的3.83%GDP与国税收入占全省的比重见下图。

从上图可以看出,近十年来,娄底GDP在全省GDP所占的比重均不高,从未超过5%,最高年份为2004年,为全省GDP4.75%。娄底国税收入在全省国税收入的比重也不高,国税收入占全省国税收入最高比重的年份为2005年,为5.26%,比重超过5%的还有2006年、2007年。这说明娄底的经济总量和国税收入在全省的地位均不高,与发达地区还有不少差距。2009年是分水岭,之前,娄底国税收入占全省的比重高于GDP占全省的比重,之后,娄底国税收入占全省的比重低于GDP占全省的比重,可见2009年亚洲金融风暴和税收政策对娄底影响之深。

娄底一直被认为是全省的能源原材料基地,钢铁、煤炭、建材实现的收入占国税收入的具体情况见下表(单位亿元、%)。

项目

年度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数额

比重

2004

7.06

44.79

1.56

9.90

0.63

3.97

9.25

58.66

2005

10.60

49.69

2.17

10.18

0.80

3.76

13.57

63.63

2006

11.69

47.72

2.59

10.57

0.99

4.06

15.27

62.35

2007

12.88

42.76

3.26

10.83

1.30

4.31

17.44

57.89

2008

13.27

39.86

4.78

14.37

1.76

5.28

19.81

59.51

2009

5.80

21.41

5.07

18.72

2.01

7.43

12.88

47.56

2010

4.06

13.35

5.84

19.19

1.99

6.55

11.90

39.09

2011

4.36

12.84

6.88

20.28

2.72

8.01

13.96

41.13

2012

7.92

18.82

6.88

16.35

3.26

7.75

18.07

42.92

2013

6.34

15.42

3.99

9.69

2.86

6.96

13.19

32.07

从上表可以看出,钢铁、水泥、煤炭对国税收入贡献功不可没,2004年至2009年占全市国税收入比重的六成,近五年逐步下降,2013年比重仅为32.07%,比最高峰2005年的63.63%下降了31.26%,下降了近一半。说明娄底传统工业企业正面临转型升级的关键时期,传统支柱税源急剧萎缩。如钢铁行业,2008年实现国税13.27亿元是最高峰,受2009年国税增值税转型政策影响,锐减至三分之一,近年来有所回升,2012年入库国税6.34亿元,也仅为2008年的59.68%,占全市国税收入比重下降至15.42%。煤炭行业,2011年实现了6.88亿元,占比为20.28%,为最高峰,2013年减至3.99亿元,减少了42.01%,占全市国税收入比重也下降至9.69%

2、产业结构不优,国税抗风险能力不高

GDP的产业构成、规模分布的不同会导致单位GDP所蕴含的税收收入比例不同,以2013年为例,娄底、全省、全国的产业结构具体情况见下表(单位%)。

内容

 

数值

GDP增长率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增速

占比

增速

占比

其中:工业占比

增速

占比

娄底

10.06

2.80

14.50

10.90

54.10

48.79

13.40

31.40

湖南

10.10

2.80

12.65

10.90

47.01

40.80

11.40

40.34

全国

7.70

4.00

10.01

7.80

43.89

37.04

8.30

46.09

从上表可以看出,2013年,娄底的GDP增速略低于全省水平,高于全国2.36个百分点。第一产业,娄底的增速与全省持平,为2.8%,低于全国1.2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14.5%,高于全省1.85个百分点,高于全国4.49个百分点。

第二产业,娄底的增速与全省持平,为10.9%,高于全国3.1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54.1%,高于全省7.0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0.21个百分点;其中娄底工业占GDP的比重为48.79%,高于全省7.99个百分点,高于全国11.75个百分点。

第三产业,娄底的增速为13.4%,高于全省2个百分点,高于全国5.1个百分点;占GDP的比重为31.4%,低于全省8.94个百分点,低于全国14.69个百分点。

虽然娄底2013年的经济发展速度、第二产业发展速度、第三产业发展速度都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在GDP结构中,无税的第一产业比重高于全国4.49个百分点,单位GDP增量国税收入贡献率小的第二产业远高于全省、全国水平,而单位GDP增量国税收入贡献率大的第三产业远低于全省、全国水平。近两年国税收入的减少,说明娄底这种以工业为主体的经济结构受经济环境、国家宏观政策调控的影响很大,自主调节、抵御风险的能力不强。

3、工业项目建设回报率不高,半数企业国税收入未过万元

对娄底近五年的工业项目建设进行统计,具体情况见下表(单位:亿元、个、%)。

  内容

 

年度

工业项目个数

年度投资额

国税收入入库情况

国税未上万元项目

入库数

占投资额比例

个数

占项目个数比例

2010

52

83.26

1.99

2.39

28

53.85

2011

44

81.58

3.64

4.46

26

59.09

2012

22

56.75

5.58

9.83

10

45.45

2013

77

112.56

6.67

5.93

34

44.16

20141-9

59

119.89

1.63

3.14

34

57.63

合计

254

454.04

19.51

5.05

132

51.97

从上表可以看出,近五年,娄底共有工业项目254个(含新建、续建),至20149月底共完成投资454.04亿元,投资来源主要是企业自筹和银行贷款,共产生国税收入19.51亿元,仅占投资额的5.05%。其中有132个项目产生的国税收入没有上万元,占整个项目个数的51.97%

三、今后税源建设的思考

1、传统工业转型升级,提升基础税源质量

娄底传统工业底子深厚,钢铁、煤炭、建材等传统工业产业对娄底经济增长的贡献远未停止,在相当长一段时期内仍是国税税源的基础。全面优化经济结构要发挥微笑曲线效应,微笑曲线中间是制造;左边是研发,属于全球性的竞争;右边是营销,主要是地域性的竞争。一方面要做大做强做精主体经济,加强研发创造智慧财产,全力打造升级版的能源原材料基地。如钢铁行业主要注重调整产品结构,加速推进涟钢汽车板、电工钢项目建设,年生产规模为120万吨汽车板、20万吨非晶粒取向电工钢和10万吨晶粒取向电工钢,采用低碳技术降低能耗和排放,提高税收贡献率,涟钢年纳国税争取突破10亿元大关。另一方面,要注重以基础税源行业为中心,打造好上下游的产业链,加强客户导向的营销与服务,配套产生铁矿石、煤炭、机电、钢贸、资源回收等行业的税源链条。统计了娄星区局近五年年纳税过千万的企业纳税情况,这5户企业的营销对象主要是涟钢等钢铁企业,属于涟钢的上下游税收链,具体情况见下表(单位:万元)。

单位名称

鹏鑫贸易

森泰资源

湘茂物流

金利富炉料

天宝工贸

合计

行业明细

金属及金属矿批发

再生资源回收及批发

煤炭及制品批发

再生资源回收及批发

金属及金属矿批发

开业日期

2010/6/1

2007/5/1

2009/3/24

2006/11/29

2009/7/29

2009

0.00

676.25

319.12

554.89

247.07

1797.32

2010

167.35

1263.04

1011.08

1230.30

1552.25

5224.02

2011

1066.51

528.70

918.87

600.89

275.21

3390.18

2012

628.98

209.97

1014.99

0.00

0.00

1853.94

2013

153.65

176.92

189.74

0.00

0.00

520.31

从上表可以看出,这5户上下游企业2010年在娄底缴纳的国税最多,为5224.02万元。因其他地方政府出台了比娄底更为优惠的财政鼓励政策,上述企业纷纷转移纳税地点,国税收入逐步递减,2013年更是锐减至520.31万元,与2010年相差近10倍。这说明基础税源行业的产业税收链受地方财政优惠政策影响很深,同时也说明娄底上下游税收链还是大有文章可作的。如冷水江市、双峰县正在打造不锈钢工业园,如果2015年按计划顺利投产,将分别可新增国税收入5000万元、2000万元。

2、大力发展第三产业,优化税源结构比例

第三产业是一个庞杂的混合产业群,娄底地处湖南几何中心,第三产业可以考虑着重发展商业、金融业和现代物流业。

挖掘传统商业企业的税收贡献率。十年来商业贡献的GDP产值和国税收入情况见下表(单位亿元、%)。

内容

年度

商业实现的GDP

商业实现的国税收入

产值

增幅

占比

总额

增幅

比重

2004

13.66

12.66

5.1

2.44

73.21

15.48

2005

15.11

10.65

5.0

2.93

16.67

13.73

2006

17.12

13.26

4.9

3.01

2.81

12.30

2007

19.43

13.52

4.5

4.14

37.51

13.75

2008

22.66

16.60

4.3

5.24

26.43

15.73

2009

26.14

15.38

4.6

7.61

45.28

28.08

2010

30.54

16.83

4.5

9.22

21.21

30.30

2011

36.43

19.29

4.3

8.95

- 2.96

26.36

2012

44.02

20.82

4.39

10.78

20.51

25.62

2013

48.53

10.25

4.34

13.02

20.72

31.66

十年来,娄底商业实现的GDP年由13.66亿元增长到48.53亿元,年均增长13.52%,实现的国税收入由2.44亿元增长至13.02亿元,年均增长18.23%,高于GDP年均增速5.21个百分点,商业企业的国税贡献率远远高于整体水平。充分发展传统商业的重点是构建多层次的创新创业体系,把商业特别是移动互联网领域创新创业作为重要方向和重点方面,鼓励精英创业大众创业草根创业,把创新创业作为加快娄底商业发展的新引擎。

全面升级金融服务业纳税水准。金融业的税收贡献率高,娄底已经改制的2家信用社(娄星、冷水江),2012年实现国税收入1027万元,同比增加1011万元,2013年实现国税收入4483万元,同比增加3456万元。如双峰县沪农商业银行于成立2013328日,主要客源来自农村,当年实现国税收入277万元,2014年前三季度实现国税收入594万元,预计2015年国税收入过千万元,挤身双峰国税前五强。因此,娄底应建立区域性的金融中心,加快组建娄底城市商业银行,稳步推进村镇银行建设,规范发展小额贷款公司,建立有效的担保资金风险补偿机制,全面推行融资、租赁、理财等新型金融服务。

用好用活营改增政策大力发展现代物流业。现代物流业包括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从2005年起全面由国税征收,分享比例是地方占大头(地方占75%,中央占25%),现代物流业产生的增值税是地方财力实实在在可用的真金白银。利用娄底交通区位优势,以建设区域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为依托,建立湘中区域性物流中心,有效整合和集聚物流资源,推动现代物流业全面发展,可大幅度促进税收增长。

3、项目建设提质增效,扶植新兴税源增量

项目投资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项目引进之前,从上通盘把握,从线上细致分析,征求国税、地税部门的意见,做好项目的税收策划工作,预计项目引进后可能实现的税收收入,测算好单位土地面积的税收贡献率,把引进企业的纳税情况作为绩效考评的重要标准,提高有税GDP”绿色GDP”的含量。项目建成之后,建立好协同管理机制,发改委、质监、国土、财政、国税、地税等部门紧密配合,加强信息化下的资源共享,统一服务企业的口径和途经,使实现了的税收能真正颗粒归仓,避免遗漏。如蓝思科技股份有限公司2003年成立于深圳,2006年引入长沙,2011年并购重组后公司注册地为湖南长沙国家生物产业基地,主要生产高端智能品牌手机、平板电脑等电子消费产品主机配套零部件,产品基本出口,免征增值税,近三年交纳的所得税为1.49亿元、2.44亿元、2.79亿元,今年有望突破3.5亿元。引进诸如蓝思科技的税收贡献效率大的项目应该是今后努力的方向。

 

说明:本文引用的数据来源于《中国统计年鉴》、《湖南省统计年鉴》、《湖南省税务统计年鉴》、《娄底统计年鉴》和《娄底国税税收会统年报》。

 

 

 

 

 

报:市委常委,市政府副市长、秘书长、分管副秘书长,省政府金融办,市委办公室,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室,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市政协办公室,市人大财经委,市政协经科委。

发:各县市区财税金融办,各相关单位;本办各科室。


我要分享:
0
我要纠错 打印本页 关闭本页
关于我们 | 联系我们 | 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365bet网上平台版权所有   湘ICP备05001055号
地址:湖南省娄底市湘中大道市政府三号楼二楼  电话:0738-8238567  邮编:417000
主办单位:365bet网上平台  技术支持:娄底市国联信息服务有限公司